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是参与申报的代表性项目之一,实现临沧市人类非遗项目申报零的突破,成为继“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之后云南省第三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滇红茶制作技艺”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滇红集团为传承保护单位。
1938年茶叶专家冯绍裘在凤庆研制成功滇红茶,1939年 “顺宁实验茶厂”(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云南省凤庆茶厂,即现在的威尼斯wnsr888-官方网站)成立,滇红名茶换回了大量的战略物资,用实业的发展支援了抗战胜利。滇红茶的诞生,历经了“实业救国、实业报国、实业强国”三个阶段,既实现了国家需要,又开创了云南大叶种茶制作红茶的先河,被传颂为“抗战茶”“救国茶”“爱国茶”。
“滇红茶制作技艺”从创制一直沿用至今,通过一代又代“滇红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带动了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促进了茶农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为云南茶叶的发展和滇红成为世界知名红茶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滇红茶制作技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初制技艺、精制技艺、拼配技艺、仓储技艺、品控体系”五个方面,滇红集团作为传承保护单位,完整的将滇红茶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
【滇红工夫茶初制技艺】滇红茶初制技艺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茶制作技艺,采用凤庆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加工完成。初制工艺核心在于严把“五关”,初制环节关关相扣、环环相连。
鲜叶原料是基础,采用国家级良种凤庆大叶种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采摘标准进行采收。萎凋适度是前提,萎凋的目的是使鲜叶散失水分,同时内含物质开始发生变化,便于下一步工序开展。揉捻充分是关键,揉捻的目的使叶细胞破坏,使内含物质发生充分氧化反应,同时塑造外形。发酵协调是中心,发酵形成滇红工夫红茶滋味浓醇、红汤红叶、香气馥郁特有品质特征。两次干燥是保证,干燥的目的是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固化品质,挥发水分,提升香气。经过这四道工序,滇红工夫茶毛茶就做好了。
【滇红工夫茶精制技艺】因毛茶加工存在不同区域、季节、生产技术等差异,各个初制所交回的毛茶会出现品质上的不一致,毛茶必需进行精制加工,以达到品质标准的精制茶,这也是八十多年来,滇红集团“凤”牌滇红茶始终保持“浓强鲜”和“香甜醇”特色的原因。
精制加工是将毛茶通过筛、分、选等工艺将茶叶轻重、大小、粗细、长短分开来,并通过剔杂去除非茶类杂质,形成各号头茶,以便拼配及成品。精制后成品茶根据市场需要及品牌规划,最后包装成不同花色、规格的产品。
【滇红工夫茶拼配技艺】“好酒靠勾兑,好茶靠拼配”,拼配是滇红集团“凤”牌滇红茶制作技艺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照生产加工标准样,把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品质的茶叶,按照一定比例拼合在一起。经过毛茶预拼、小样拼配、大样匀堆三个环节,以扬长避短、高低平衡、显优隐次来调剂品质。
独特的拼配秘方,是滇红集团“凤”牌茶叶品质始终如一的关键。拼配师在长时间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岁月中沉淀智慧,通过代代传承和发扬,拼配技术保证了滇红集团“凤”牌滇红茶品质永恒、经久不衰。
【滇红工夫茶仓储技艺】“时光沉淀味道,岁月成就经典”,滇红茶经过80多年的发展,“形美、色艳、香高、味浓”展示了岁月赋予她的魅力。仓储技艺是滇红集团“凤”牌滇红茶制作技艺中独特而关键的一个环节。“凤”牌滇红茶有毛茶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茶三个仓储阶段。不同区域、季节、级别的毛茶,经过审验进入毛茶仓库,适度仓储可以进一步醇化品质,调剂品质。半成品加工中的各号头茶,经过仓储、拼配,能更好的挖掘出原料价值,提升产品质量。各花色成品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适时调供市场。
各阶段的仓储都要有干燥、洁净、避光的环境,不同级别、茶类严格进行分类堆放。不同的仓储阶段对包装材料也有不同的要求。工夫红毛茶一般采用干净的白布袋子储存,半成品茶存储需“纸箱+内袋”,小包装成品茶需“铝箔袋+铁听+纸盒”,茶叶有一个密闭空间以保证品质。同时,各个仓储环节都配有专人管理,结合凤庆的气候进行常温储存,适时监控、调节温湿度,以确保仓储质量。
【滇红工夫茶品控体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滇红集团八十多年来,建立起了完善的品控体系,严格捍卫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滇红集团的品控体系,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系统的管控,包括9个环节:一是茶园管理:以绿色、有机为主,确保原料安全;二是鲜叶采收:分级收购,严把四度(嫩度、鲜度、匀齐度、洁净度);三是初制生产:分级付制,严把五关(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是毛茶入厂验收:逐袋逐箱扦样、对样评审,合格入库;五是毛茶抽样复检:送第三方进行农残、污染物检测,确保入厂毛茶安全;六是半成品检验:精制加工中每个工序形成的半成品合格方可下交;七是成品品质检验: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符合执行标准及对应的质量等级方可入包;八是包装质量检验:确保产品包装外观质量及净含量符合要求;九是型式检验:每年每个产品均抽样送第三方进行全项目检测,以验证产品质量是否全面符合标准要求。
滇红集团“凤”牌茶叶从茶园到成品,对产品生产加工进行全方位、无空白的全面质量管控。目前,滇红集团已建立了15套共105个内部技术标准,涵盖了从茶园到包装出厂全过程,“凤”牌滇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类创造健康、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
技艺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滇红集团作为“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单位,积极对“滇红茶制作技艺”进行培训、宣传、展示、传习,滇红茶品牌知名度得到不断的提高,滇红茶品牌价值得到不断提升,当地茶企、茶农滇红茶生产、加工水平和产品加工质量不断加强,茶叶产业整体效益逐渐提升,促进滇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传承“滇红茶制作技艺” 的基础上,滇红集团又研发出了“ 经典58 ”“ 金芽 ”“中国红”“琥珀金针”等滇红茶创新型产品,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的喜爱,成为中国红茶市场的“明星产品”和“拳头产品”,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得以发展。
“滇红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而厚重,内涵丰富且韵味十足。滇红集团一直是国家出口红茶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红茶一套样“标准实物样”制样单位。滇红工夫特级茶在1958年被认定为国家外事礼茶,滇红茶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中国茶”根植全球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滇红集团将牢记习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赓续滇红血脉,传承滇红血脉,以本次成功申遗为契机,把“滇红茶制作技艺”发扬光大,讲好滇红故事,把“滇红茶”推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技艺,弘扬中华茶文化。